首页>行业
追问三一重卡:“只管卖不管修”式的服务,将用户利益置于何地?
2020-07-06 20:39:08 来源:中车网

俗话说:"乘用车卖价格,商用车卖服务"。近几年,国内重卡品牌多元化及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服务成了各企业争夺的焦点。服务品质的好坏,影响的不止是企业长远发展,更直接影响卡友的运营效益和经济利益。

用户意识在提升,市场理念在进步,行业生态在升级,整个行业对于服务的投入巨大,服务的布局也是经过了数十年的优胜劣汰,特别是进入国五国六时代,对服务的技术能力和时间响应要求越来越高,在整个重卡行业都在通过不断升级服务政策、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的背景下,某湖南重卡企业却与整个行业背道而驰。此话并非无稽之谈,从服务团队、服务网络、服务举措等方面,不难看出其服务能力的薄弱和其“新商业模式”的魔鬼根源。

300人团队中,服务团队多少人?

据相关报道称,该重卡企业“员工只有500多名(正式员工只有300多人)”。从事服务工作的团队有多少人呢?


截图来源于《方得网》报道

从其董事长的专访报道中可以了解到,在这300人团队中,“生产组装环节只有100人”“(零部件采购)只有10个人”。(详见下图)


截图来源于《铁甲网》“卡车e族”的报道

剩下的190人如何分配的呢?我们可以从主流重卡企业的人员架构中一探究竟。

我们熟知的一般人员架构中,一个重卡企业大概分为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管理、营销、采购、财务、人力行政、服务9个模块。其中,财务、人力行政、管理等3个方面的人员比例较为固定,每项比例基本为整体的5%-8%,按5%计算的话,三者总和大概有45人。也就是说不到150人将承担研发、设计、营销、服务四个重要模块的工作。

根据该重卡品牌之前的报道发现,研发和设计部门要承担“一年一款新车”“381天产品立项到交付”“上市以来迭代10次”的重任,在行业平均7000人以上研发团队的对比下,相信其研发设计人员比例不会太低。另有“21天销售超10亿元”的“壮举”,相信营销人员的数量比例也不会太低,那服务人员有多少呢?即便我们将150人平均分配,每个模块也不到40人,如果按比例分配,服务人员的数量将少之又少,也不排除有个位数的可能。

且不说专业程度如何,两位数的服务人员又如何能充分调动资源以“对卡友负责到底”呢? 

服务网络真实数量存疑,长途卡友的运营效益如何保障?

由于重卡用户大多从事长途物流运输,服务网点的健全与否,直接关系到卡友的运营效益。据该重卡企业报道,2018年已实现了“服务站1000家,34省级行政区域全覆盖,305个地级市、733个县级市覆盖”。(详见下图)


截图报道来源于《中国卡车网》

而到了2020年4月,有报道称该品牌“在全国已经建立了700多个服务站”。300家服务站为何在不到两年内消失?优胜劣汰还是集体退网?数据不统一,的确很难让用户信赖其服务网络布局的真实性。


截图报道来源《商车邦》报道

如果设想这1000家服务网点是真是存在的,那是如何分布的呢?时至今日究竟还剩多少家?

我们在《卡车之家·卡友杂谈》的论坛上,找到了其内部人员发出的“XX重卡服务商分布”图,从全国分布来看,的确如报道所说的“全国覆盖”。但笔者在其企业官方网站上进行服务网点的查询,不仅各省级行政区服务商数量与该地图上标数量不一致,服务商总数量也不一样。

以山东为例。内部人员在论坛中发布的“XX重卡服务商分布”图看,山东区域为62家,但从其官网查询结果却只有4家,而且均分布在滨州市,其中前两家的地址一摸一样。如果该区域是偶然情况,再以数量最多的河北省为例。论坛地图中显示,该企业在河北省有65家服务商,官网查询的结果却仍然只有4家,均在承德市。

这样的查询结果让笔者很疑惑,数据出入悬殊较大,且单一地级市分布,即便卡友车辆日常维保都很难满足,况且长途物流中临时突发状况的救援服务呢?


截图为某湖南重卡官网查询“山东省服务网点”查询结果


截图为某湖南重卡官网查询“河北省服务网点”查询结果

为此,笔者将官网公布的所有服务网点进行了排查。官网查询显示,该重卡品牌服务商全部查询结果共计6页,前5页每页显示25条信息,第6页显示23条信息,即所有服务站查询结果为148家,与其报道的“1000家”相差甚远。(详见下图。)


截图为某湖南重卡企业官网查询“全国服务网点”查询结果

全国不到150家的服务站布局,是其“2018年1000家服务站”在两年内“绝大部分集体反水”,还是虚假报道呢?如此体量的服务网络,到底可以给其重卡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?如何来为其用户长途运输护航?不知其对于“寒风刺骨的黑夜里,卡友苦苦等待救援”的场景做何感想。

实际服务“打太极”式推脱,到底把用户利益置于何地?

至少从现在可以看到,该重卡品牌的确存在服务团队人员不足、服务网络不健全的情况,考虑到销量较少、起步较晚,尚可理解,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频频“打太极”,把责任推卸到其供应商,这就很难让人理解了。难道购买了该品牌的车,就不应该享受该品牌的售后服务吗?

一名叫“XX重卡-伤不起”的卡友在《卡车之家》论坛,爆出了其购买该重卡7个月时间内碰到的问题。该卡友介绍,他是2018年10月26日购买的该重卡产品,不到3个月(2019年开始)后,“基本每次跑完都得进服务站去修理”。除了“修车的时间跟在路上跑的时间可以画等号”质量问题频发外,该卡友对其“有问题出现400(服务热线)踢给服务站”“只要有故障你就把我们踢给供应商”的处理方式十分不满,并表示“买车是用来创造利润的不是来给你大XX做实验用的”,并提醒其他意向卡友“入手要谨慎”。


截图来源于《卡车之家》论坛

即便类似事件屡见不鲜,但该重卡品牌依然敢为自己的服务做出承诺。6月24日,该重卡品牌董事长在其抖音账号发布的《董事长面对面(37期)》中亲口承诺,“卡友们的售后问题,XX一定负责到底”。董事长说要负责到底,请问到底打算拿出哪些有说服力、信得过的实际举措,来对卡友、对市场、对行业负责到底呢? 难道“打太极式推脱”就是“负责到底”的方式吗?号称“每天都泡论坛”的梁董事长,是真没看见类似层出不穷的案例,还是视若不见?只顾着承诺,疏于兑现,难道也是“互联网营销模式”的独特之处?


该品牌董事长在“董事长面对面”中的视频截图

用户买车不只是为了能开,而是要高效出勤,有了故障能够得到更好的、更及时的维修。如果客户价值仅仅体现在购买环节,那这无异于行业的倒退。反观该品牌,为用户提供的却是“低质低价”的产品和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”的口号式服务,这种以“摒弃用户利益”为前提、以“推脱责任给供应商合作伙伴”的服务方式、以“只管卖不管修,转嫁风险给用户”的服务模式,不仅将断送自我发展之路,也将其重卡用户的利益作为了自己的“陪葬品”。

注:本文系转载,本站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文章观点负责,仅作分享之用

物流商用车网文章,转载联系本站授权 责任编辑:广君
33

马增荣
中物联装备委主任

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

和大咖来场约会
张 炜
中物联金融委秘书长

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

和大咖来场约会
刘宇航
中物联危化分会秘书长

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

和大咖来场约会
杨国栋
中物联企业评估办主任

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

和大咖来场约会
秦玉鸣
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

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

和大咖来场约会

查看更多